今年以来,锡林郭勒盟扎实推进就业促进行动,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,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需求,通过创新服务模式、深挖岗位资源、强化政策保障,构建起“见习促就业”的良性机制,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架起从校园到职场的成长桥梁。
精准服务架起“暖心桥”
依托“1131”就业服务机制,全盟就业服务人员主动走进社区,为离校未就业青年提供“点对点”政策解读,通过“敲门式服务”帮助长期失业青年走出家门参与见习。建立就业见习跟踪服务台账,持续做好见习期满仍未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后续就业帮扶,为其不间断地提供岗位信息、职业指导等服务,实现就业帮扶“不断档、不掉线”。
政策宣传织密“覆盖网”
盟旗两级通过设立政策咨询专线、招聘会宣传、“就业锡林郭勒”公众号及专场直播等多种渠道,立体化宣传见习补贴、留用奖励等政策。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动态摸排企业需求,精选443家企事业单位作为见习基地,2025年累计组织117名青年上岗见习,其中5人通过见习期满考核被单位正式留用。
多元岗位扩容“实践池”
整合民营企业、国有企业、事业单位、社会组织四类资源,2025年新增教育医疗、技术管理类高质量见习岗位471个,全盟见习岗位总量突破8000个。针对往期岗位匹配度,重点引导医院、学校、科技企业开发专业技术型岗位,目前全盟已形成覆盖多领域的见习岗位资源库,全力确保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都能获得见习机会。
闭环管理筑牢“保障墙”
建立“月度回访+随机抽查”督导机制,3月初对全盟见习基地开展集中回访,督促落实见习补贴按时足额发放,2025年已拨付就业见习补贴资金93万元。同步引导企业提高见习人员生活补助,开发更多更高质量的见习岗位,不断扩大见习规模。将就业见习补贴标准提高至不低于自治区一类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70%,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%以上的单位,补贴标准提高到100%,形成“见习—留用—激励”的正向循环。
量质并重结出“双赢果”
通过“拓渠道、强服务、优保障”三向发力,截至目前,全盟已累计培育见习基地494家,开发见习岗位8018个,组织2709名青年在医疗、教育、企业管理等领域积累实战经验,既缓解了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,又为青年群体开辟了“职场缓冲带”,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增强岗位实践经验,提升就业竞争力,让更多青年通过见习叩开理想职业之门。